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

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

EveSunMaple Lv3

所谓《古文观止》,就是“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”之意。可看前言后,才发现其中也并非所说的那般美好,比如《三槐堂铭》,《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》这些并不出采的文章却被收录,这也许与选家满心怀才不遇的牢骚有关,才有所寄托吧。可见不论什么事物,都不可一概而论。

《古文观止》大抵是看不完的,连语文状元都不曾读完,对我来说也许只能挑出几篇谈谈了罢。

比如全书开头的第一篇古文——郑伯克段于鄢。作为第一篇文章,虽然不长,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窥原作细节之精妙,同时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。

全文第一段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故事的背景,那就是郑武公和武姜生了两个儿子——庄公与公叔段。而仅仅是因为庄公出生时是脚先出来,就被其生母厌恶,不仅如此,姜氏在冷落郑庄公的同时,却百般宠爱公叔段,屡次请求先王武公立公叔段为太子,又屡次求郑庄公为其封地。姜氏的这种教育方法,最终导致郑庄公因缺少母爱而性情冷漠,也导致公叔段恃宠而骄,进而胡作非为。姜氏带有偏见的教育方式,忽视了作为长子的郑庄公,实在令人遗憾。以至于庄公即位后,还试图谋反以拥护公叔段。最后当然是阴谋不攻自破,庄公赡养老母,最后一家相拥而泣,互相体谅,可喜可贺。

初读这一篇感觉平平无奇,哎,不就是和西方童话一个套路吗?小时候不受待见,长大之后绝地反击,最后双方重归于好,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。

但是我前文说了,不论什么事物,都不可一概而论。这篇文章中导读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“郑庄公虽然个人品德并无可取“,我很奇怪,他不仅干净利落平定叛乱,还挽救了母子亲情,收到尊敬,这种眼界与孝心,怎么能说”个人品德并无可取“呢?

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篇文章,这叛乱真的是由郑庄公亲手平定的吗?不是吧?如果真的打起来,他斗得过在西北厉兵秣马的公叔段吗?不可能!这一切的一切只是郑庄公利用了公叔段,让他自取灭亡而已,换句话说,郑庄公只不过是在陪公叔段演戏罢了。

所以事实上,郑庄公的所作所为皆是出于精明的政治算计。他有意纵容叔段的贪欲和骄横,目的是让叔段的行为逐步失控,最终自取灭亡。权利的欲望就像无底洞,永远无法填满,郑庄公心机深沉地容忍叔段的僭越,表面看似仁慈,但实际上一直掌握主动权。叔段有野心但不够智谋,自以为哥哥不会对他怎样,因此变得愈发跋扈,自认已经布好了谋夺君位的天罗地网,殊不知这一切早在郑庄公的算计之中。

等到叔段占为己有西北两鄙,准备进攻都城之时,郑庄公才开始明手毁灭叔段。这向百姓传达出这样的信息:我容忍叔段到了极限,他的所作所为太过分了,我不得不忍痛出手制裁,这纯属叔段自作自受。如此一来,郑庄公在民众面前恢复了正义形象。为了进一步树立孝子人设,他与姜氏进行了“掘地相见,,但这不过是缝补破碎外衣,掩饰内里丑陋的真面目。通过这一系列算计,郑庄公成功塑造自己为正面形象,将叔段的贪婪刻画为罪有应得。

郑庄公表面仁慈,实则掌控全局;叔段野心膨胀,终因德行不配而自取灭亡。庄公与姜氏掘地相见,也只是为塑造形象之举,其内心丑恶并没有改变。

不可否认的是,郑庄公成功避免了郑国的分裂,所以导读也说”可算是有为之主“。可见,不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评判,还是对事物的观察,都不可一概而论。郑庄公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如果仅就表面的叙述,我们很容易对郑庄公产生正面评价,认为他仁慈有道;但如果深入文本细节,剖析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算计,我们就会发现事实的真相远非表面所见。所以,对历史的理解和评判,需要具备辨析和思考的能力,而不应妄下结论。

同样的,《古文观止》收录的其他文章,也多反映了这一观点。而且不仅仅是文章,《古文观止》本身也充满疑问,一本“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”的书,却夹杂了选家的私心,而错过了真正的好文章,这难道不令人疑惑吗?通过这次阅读,告诉我在生活中也要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思维,不可被局限的视角或偏见所局限,而应站在多角度审视每个事件,以求对事实的客观理解。总之,不论什么事物,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,而要深入观察和思考,方能对这个世界有更明晰和全面的认识。

古文为何经久不衰?我想这种辩证的过程就是古文的魅力之一。

  • 标题: 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
  • 作者: EveSunMaple
  • 创建于 : 2023-08-15 00:08:00
  • 更新于 : 2024-02-23 12:02:20
  • 链接: https://old.saroprock.com/post/926bb060.html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
 评论
此页目录
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